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魏礼群谈新中国社会治理70年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题: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魏礼群谈新中国社会治理70年
新华社记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新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总结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70年来,新中国社会治理走过了怎样的非凡历程?如何看待这个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收获了哪些重要经验与启示?记者近日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魏礼群。
持续推进社会领域变革,坚定走向社会治理现代化
问:能否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治理经历了哪些非凡历程,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
魏礼群:纵观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变革历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探索、开拓和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党和国家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通过最大限度把全社会组织整合起来,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共同体,凝聚起建设新中国的磅礴力量,改变了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改革开放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社会运行进入活而有序的状态。各级政府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突破城市“单位制”“街居制”的约束,有力推动和引导社会流动,特别是人口在城乡之间、农村之间、城市之间以及企业之间流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新,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比如,全面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改善和保障民生,积极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治理基础性制度改革创新,改革户籍制度,深化教育、卫生领域改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广泛开展平安中国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等。我国社会治理进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回望70年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这艰苦卓绝的征程上,既有高歌猛进,也有曲折徘徊,更有飞跃变革,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从社会管控、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治理理念实现新飞跃
问: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70年社会治理的深刻变革与发展?
魏礼群:这70年,中国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也必然带来社会治理的根本性变革。社会治理理念随着整个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现代化进程,经历了从社会管控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发展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基本处于传统社会形态,工业化、城市化等水平低。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社会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社会、乡村社会,逐步向工业社会和现代社会转变,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由封闭半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变,社会日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现代化的特征。
因此,国家管控理念逐步被社会管理理念替代,进而向社会治理转变。从管理到治理这一字之差,成为党和国家社会治理理念深刻革命的生动写照,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飞跃。
从社会体制和方式手段看,逐步从国家一元管理向多元社会主体共建共治转变,从单纯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措施来实现社会的整合发展。改革开放后,国家作为社会治理主体之外,还重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逐步形成在党委领导下,政府、社会、市场、公众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步重视综合运用经济、法治、科技和必要的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推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民主治理、综合治理。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打造“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把体制机制变革与现代科技应用深度融合起来。现代社会治理体制框架基本建立。
70年来,我国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经历了从碎片化到不断发展再到有力整合创新的建构过程。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经过持续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了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础制度体系,包括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管理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安全体系等,基本构筑了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新型社会治理制度体系。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
问:70年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哪些经验与启示值得总结?
魏礼群:经验与启示可以总结很多条,首要的一条就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7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引领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与进步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新中国成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其中也包括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开放后,又是在党的领导下,总结以往经验教训,逐步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突出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党的社会治理领导能力和水平。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着力提升“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为目标,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坚持群众路线,社会治理才会真正有效。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更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情感,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真正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社会治理成效的根本标准。
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是搞好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社会治理要充分考虑地区和城乡间的差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推动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基础条件、人文特色等实际,确定社会治理的发展思路和推进策略。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全面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提高现代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确立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更加讲究科学方法,正确把握处理好治理与民生的关系、维稳与维权的关系、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法治德治自治的关系,使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得以持续、健康、顺利推进。